【以案说医】罗陆一:温通心肾治疗心悸(胸闷)案
发布时间:2021-09-29 来源 :广东省中医药局 作者:佚名
▲罗陆一 广东省名中医,深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,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。
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,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、法、方、药的具体运用,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。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。我们推出【以案说医】栏目,以期传承精华,启迪我辈,共同进步。
【基本资料】
刘某某,女性,47岁,2008年12月初诊。
发病过程:因心悸胸闷头晕到外院就诊,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,建议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,患者不接受,遂来求中医治疗。
【首诊证候】
刻诊:胸闷、心悸、头晕,夜晚明显,畏寒,面色黯,苔薄白,脉细弱。
辅助检查:24h动态心电图:平均心率44次/min,夜晚最慢心率33次/min,R—R间期最长3s。阿托品试验:阳性。
【辨证论治】
中医诊断:心悸。
证属:心肾阳虚,阴寒内盛证。
治法:温通心肾。
处方: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。
麻黄10g,制附子10g,细辛10g,人参10g。
【随诊过程】
二诊:
服药1剂后,胸闷、心悸减轻,心率有所加快。加大麻黄、附子、细辛用量:麻黄12g,制附子15g,细辛15g,人参15g,6剂。
三诊:
胸闷、心悸又有好转,上方加鹿角胶10g,隔水蒸化服。
四诊:
1个月后复查24h动态心电图示平均心率62次/min,夜晚年最慢心率50次/rain。
治疗效果:临床治愈。
【按语】
辨证思路: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属于中医学心悸、胸痹,昡晕范畴,其病发病原因多为心肾阳虚,阴寒内盛,治疗宜温补心肾,散寒通脉,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。
诊治经验:麻黄附子细辛汤是《伤寒论》中治疗少阴病兼太阳病的方剂。《伤寒论》谓:少阴病,始得之,反发热,脉沉者,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。辨证要以少阴病提纲为辨证要点。《伤寒论》“少阴之为病,脉微细,但欲寐也”,脉微而细,即心肾阳虚,失于推动温煦之力,不足以鼓血行,冲盈经脉。但欲寐是由于阴盛阳虚,导致精神衰惫,似非睡,似醒非醒。因此少阴病是以心肾里虚寒为主证,故畏寒、肢冷、脉沉微为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辨证要点。里寒是使用本方的关键,表寒则是次要的。使用时不论患者是否有发热,但见畏寒、肢冷、脉沉就可以使用。《日华子本草》云“麻黄可通九窍,调血脉”,因此并非表寒证才能使用。附子细辛温经散寒,加人参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再加鹿角胶温阳补肾、滋益精血,该方可全方位补益气、精、血,散寒通阳为主。阳气振奋,则阴邪自散。
郑重申明:
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,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。未经中医辨证诊治,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。广大读者如有需要,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,以免贻误病情。■
(本案编写:邓斌)
原文链接:http://szyyj.gd.gov.cn/zyyfw/mymkmj/content/post_3554083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- >上一篇:国医大师颜正华:治胸痹经验
- >下一篇:【以案说医】罗陆一:补肾益气 活血化痰治疗胸痹案